測試加熱管溫度均勻性、加熱時間、氧化燒損、擊穿故障、使用壽命和可靠性。
2、加熱管主要參數(shù):
(一)尺寸:Φ1*×1240mm
(2)有效加熱區(qū)長度,950-1000mm
(3) 額定電壓,*** 伏
(4) 額定功率,5**W
(5) 測試電壓:100V
3、測試計劃:
1、在加熱管不同位置布置4-5個熱電偶,并將其連接到儀表上。
2、加熱管有保溫層,與工況相符。
3、滿電壓100V,滿功率升溫至1000-1100℃,保溫2-3小時,直至保險絲熔斷報廢。
4、測試樣品1:
全功率加熱到 1000°C 大約需要 50 分鐘。 加熱管整體亮度差異很大。 高溫區(qū)(高亮度)和低溫區(qū)(深紅色)溫差至少200℃,加熱不均勻現(xiàn)象明顯。
當?shù)貙嶋H溫度已超過1200℃,電阻絲隨時有燒壞的危險。
5、測試樣品2:
全功率升溫至1000℃左右需要35分鐘,整體不均勻程度明顯。 氣溫繼續(xù)升高。 50分鐘后,溫度達到1112℃。 加熱管損壞分為三種類型:
(1)外殼放置后一處熔化破裂;
(2) 1個擊穿(穿孔),3個孔;
(3)氧化皮厚度約為1mm。
有熔斷和擊穿兩種位置。 根據(jù)亮度判斷,溫度大于加熱管材料的熔點。
6、測試樣例3:
全功率升溫至800℃,800℃保溫,保溫15分鐘,升溫至1081℃,保溫2.5小時。 用K電偶和鉑銠電偶在同一位置測量溫度進行比較。
樣品3的加熱均勻性略好于上述樣品,但不同位置的最大溫差仍達到200℃。 解剖加熱管產(chǎn)品后發(fā)現(xiàn),電阻絲的節(jié)距比較均勻,填充絕緣層也沒有塌陷。 加熱管溫差較大。 初步認為電阻絲質(zhì)量問題是主要原因。 原因還需進一步調(diào)查。
七、結(jié)論:
加熱管的最高長期使用溫度為1100℃。 加熱管均勻性是需要解決的關(guān)鍵問題。 同時,產(chǎn)品的批次質(zhì)量一致性也需要控制。 加熱管損壞的可能原因:
1)電阻絲質(zhì)量問題(如不均勻);
2)拉拔過程導(dǎo)致電阻絲的節(jié)距發(fā)生變化;
3)軋制、拉拔工藝造成的局部壁厚不均;
4)外殼材料內(nèi)部缺陷;
5)加熱管在加工制造過程中,內(nèi)部有氣體殘留。